22歲的中秋節,沒啥特別,最令人懷緬的中秋節早在童年裡經過,長大了,在八月十五日和家人吃一頓飯,吃一塊月餅,吃一顆湯圓,彷彿這天就是一年中我們生活的最圓滿之時。
也許在這一天,我們該拋卻一切,走進人群裡,到綵燈會沾沾熱鬧的味道。街上的人又有誰明白中秋的意義?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深,中秋也許該有點悔的味道。
也許在這一天,燃起一堆蠟燭,用零星的光芒把四周照亮,燃起月色,也燃起希望。那麼,不妨把目光放到街上,街上沒有小時那些眩目的火光,小孩拿的都是膠燈籠,用電的,不是火。忘不了小時爸爸送我們的紙燈籠,是那種圓圓的小丑笑臉,買回來時它是被曲曲的摺作一彎,你把它一把掀開,我們也忙不迭的笑了,童年就擁有簡單的希望,一個燈籠,一個月餅,和家人到街外亂逛至零晨十二時多,回家玩玩撲克,媽媽在廚房點香拜月亮,我們在廳內吃著楊桃、西柚,大家都在珍惜,難得不用早睡的一天。現在大家都沒什麼心思,沒有拜月亮,家裡早已一支香也沒有,我就特別懷念香枝燃點時那種嗆人的味道,楊桃、西柚也沒買回來,吃的是提子,感覺滿像過年。大概是因為今年好像沒真正的過年,我就莫名的把所有假期和過年聯繫。也許,一樓太低了,我拼命抬高頭往青天看,沒有月亮,也就該死心。
今天想看書,也許中秋是不應看書的,但該看的月亮也看不到了,我也編不出其他理由不讓自己看書。下午忽然想看點書,便特地坐校車到新亞圖書館借借看。說真的,新亞校園環境不錯,很有離開的味道。可惜我徘徊的就只有崇基。本想借多點,但袋不夠大,手又只得兩條,人還是該滿足。借的書,有一本半是看過的,陳雪的<蝴蝶>和李碧華的<天安門舊魄新魂>,前者是看了電影,後者在中一時看過,印象模糊,近日忽然又想看回。陳雪寫<蝴蝶的記號>,想深一點也真教人意外,這故事這文字,少了陳雪的味道,也因此教人難忘。然而,我卻較愛書中的另一篇<色情天使>,我想名字可以改得更好,故事嘛,也許是變態了點,但就是很陳雪,用所有不該出現在世俗社會的人、事、情堆疊而成,看似失真卻最後發現小鹿不過是我們。看完<蝴蝶>便急不及待看<天安門舊魄新魂>,彷如重遇失散多年的朋友,內心竟有一點悸動,現在想起來,中一時第一次看這事,是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。我想,89年時我只是個四歲的小孩,照理是什麼都不知道,什麼情感都沒有,到長大了,每年的毋忘六四我都沒參加,沒有記憶教人如何忘掉?我是有的,只是我自以為忘掉吧。今年把這本書捧在手中,我就發覺八十年代中出生的我,是如<蝴蝶的記號>中的小蝶所言:少了一根筋。也因此生活總是少了點什麼,如淡水,如死水,活過了這一天,對明天也沒存任何幻想。我也該想燃燒吧,只是,即使久歷百戰,沒誰負得起燃燒的代價。我向來,都討厭任何冠冕堂皇。
也許該說一聲 中秋節快樂 。對朋友,對路人,對自己,也對故人。
然而,我總覺得,中秋節並不是該快樂的節日。它是該用懷緬來渡過的。
1 則留言:
hey, 很喜歡你這兩句,
"說真的,新亞校園環境不錯,很有離開的味道。可惜我徘徊的就只有崇基。本想借多點,但袋不夠大,手又只得兩條,人還是該滿足。"
從來都不曾聽過有人這樣形容過新亞校園,但手只有兩條...很明白啊...每次借了很多很多書時,都是一仆一碌的'滾'回崇基的宿舍...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