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18日星期三

相約油麻地

彷彿很早很早前便習慣了我們的二人空間,
拒絕任何人的闖進。
後來,我忽然想提及某些我們相識但不相熟(也許曾經自以為相熟、了解而最後不免沮喪)的人,
想著想著,大概沒這需要,
這簡單的一句起兩句止的題外話,
言語雖輕,
但一旦出現了,我可以想像圍著我們的那種親密而暖暖的氣氛會如肥皂泡般,
被刺穿後,
相對無言,無以再復。

選擇油麻地bc這地方,是有原因的,
其實序言也不錯,但就是書店味太濃,心神很容易被書香奪去,
是一個賞書的地方,卻不太合於閒聊。
bc 也有書,然而感覺上,咖啡食物蛋糕香把書香給中和了,
我們可以就這樣坐著,談談天而把書籍拋到一旁,另覓時間再拾。
除了這種氣氛,還有一個原因,因為bc 於我而言,是代表了人性中最珍貴的坦誠。
這感覺不建基於什麼生物或文化的角度,
而僅僅因為我個人的經驗,
在這地方,曾經有人把其內心心處向我展示,
那種震撼是我一輩子也難以忘卻的。
故此印象中,在bc cafe 閒談,得到的除了食物,還有真言。

人是奇怪的,特別在情感和感覺上,
在某一個地方受了傷,我們會終身迴避這傷心地,讓傷心結焦,最後無痛,便自以為無恨;
在某一個地方得過愛,我們從此難捨難離,決定把這一處,定為生命中一個最重要的屬地,開心不開心,
只要一回到這地方,我便彷彿回到從前的日子,卻沒有傷感。

看《色慾都市》前,在家看了一回《花與愛麗斯》。看《花與愛麗斯》,
其實也不過是重尋一段也許永遠忘不了的回憶。
《色慾都市》裡人人都尋找love 這東西,
其實我是這樣想,love 人人都早已擁有,
我們要找的,不過是把其投放的對象,
甚至於後來,來到生命的盡頭,還在掙扎如何在「我」和「別人」這天秤上找一個最佳的平衡。
愛自己無罪,最怕是有些人把「愛自己」這行為冠上「自私」的罪名而不肯面對。
「愛己」和「愛他」無別,分別只在於你在進行你的「愛」的模式的同時,有沒有顧全各人的最大利益。

約會後回家看《親愛的安德烈》,暫時的唯一感覺:香港是一個好寂寞和不安的城市。
從何見得? 請看看以下三則城市見聞:

見聞一
一對疑似情侶的男女在餐廳裡一人拿著一本漫畫,一邊看一邊吃飯(自顧自的),過程裡沒有任何眼神及言語或肢體交流。

見聞二
一對三十來歲男女點菜後,相對無言唯有望遠方,女望窗外,男望自己隻手指,原來他們的話題就只限於點菜。

見聞三
m 記內的二人對話:
a : d 薯條炸得好干……
b : 都唔係啫…
a : 真係好干……下次可唔可以炸好d ……
b : 咁係干左少少……
a : e……點解個包個包裝同以前唔同左ge…
b : e……哩個唔係我要果個喎……
a : 你要d 咩?
b : 我要xxx,肯定係佢比錯…
a : 我諗都係啦……

……剩下時間大概都係圍繞薯條同個比錯包事件……

而我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看龍應台同兒子討論「咖啡館文化」……
真的深受衝擊。
看書,還是不能在m 記看。

2 則留言:

Him 說...

我覺得
麥當奴的對話
也是香港文化的一種
或許他們能在其中找到我們不能理解的意義
只是有點蒼白而已.....

MiMi HUI 說...

見聞1和2也許有別人看不到的默契和自在。我倒覺得有時相處時沒有言語,也能自在,是難能可貴的。